發布時間:2025-02-14 11:16:39 文章作者:geermo
2月12日,上海首個市區兩級共建的生態環境聯合實驗室在崇明成立。該實驗室由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和崇明區生態環境局共同打造,標志著崇明生態環境監測領域進一步擴大,監測能力進一步提升,對高標準建設生態觀測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走進聯合實驗室,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井然有序地陳列其中,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水質總氮樣品的取樣、稀釋、消解、比色分析。據了解,這里配備了原子吸收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氣質聯用儀等多種高精度環境監測設備,能夠快速檢測水質、土壤、空氣中重金屬、揮發性及半揮發性有機物、農藥類等環境監測指標,為環境污染的精準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崇明區環境監測站現場監測科工作人員朱英楠介紹:“架子上是平時常用的應急處理儀器,比如大氣氣體檢測儀、水質檢測儀等,這些儀器可以對一些應急事故進行研判,起到數據上的支撐作用。”
據了解,聯合實驗室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目前,聯合實驗室擁有金屬檢測實驗室、應急監測儀器間、樣品交接間、比色間等標準化實驗室30余間。此外還設有生物預處理室、生物培養室、生物毒性實驗室等,配備智能化檢測設備儀器400余套,取得了涵蓋水和廢水、空氣和廢氣、土壤和沉積物、固體廢物、噪聲和振動、油氣回收、流動源廢氣、電磁輻射及電離輻射9大類涉及130個方法261項參數的分析檢測能力。
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研究所副所長吳建強表示:“崇明生態系統獨特,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擁有兩個國際重要濕地、兩個全市重要的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地,還是全球重要的生態濱海區,崇明在全市、全國乃至全球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生態環境聯合實驗室落戶崇明具有著重要意義。”
據介紹,聯合實驗室成立后,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與崇明區生態環境局將共同建立生態學專業實驗室與生態智慧觀測網絡,拓展雙方在生態系統、物種與基因等各水平上的科研與監測能力,同時探索開展土壤、地下水監測項目的擴項,開展重點區域土壤和地下水日常監測監管。此外,雙方將進一步加強濕地生態環境監測,創新“水質指紋”、環境dna監測等能力建設,推進深入研究,力爭實現對崇明各類濕地類型的全覆蓋,為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和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