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場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專場召開。會上,金鳳實驗室成為頻頻提及的熱詞。
俗話說“筑巢引得金鳳來”。作為**家投入運行的重慶實驗室,金鳳實驗室經過兩年“筑巢”,如今正朝著生命健康科創高地展翅高飛。
引鳳聚才
40個科研團隊入駐 碩博比例超過70%
數據顯示,金鳳實驗室揭牌運行2年來,累計申請發明專利16項,發布原創科技成果10項,孵化科技企業7家;研發的10種自主知識產權小鼠模型和9種腦膠質瘤類器官模型,已經在疾病研究中廣泛應用,并均已實現商業化推廣。
眾多的成果產出,和大量人才集聚不無關系。
據了解,目前金鳳實驗室已引進科研團隊40個、科研人員401人,其中院士團隊5個、國家級人才33名,碩博比例超過70%。卞修武、段樹民、趙宇亮等院士領銜的眾多科研團隊在金鳳實驗室掀起“大腦風暴”,取得了多項重大研究成果,涵蓋免疫病理基礎研究、數字病理設備、病理人工智能診斷、高能級科研平臺等方面。

其中,洪亮團隊利用AI技術,成功開發了國內首款全參數AI成藥性預測平臺,開辟了“AI制藥”的產業新賽道。通過AI大數據模型,幾秒之內就能測出160多項指標,極大縮短了藥物研發時間。
“我想用三個‘1000’來介紹金鳳實驗室賦能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
發布會上,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聶紅焰介紹,前不久,“投資人進金鳳實驗室”活動,促成實驗室科研團隊獲得股權融資1000萬元;納米合成平臺幫助入駐團隊研發成果轉化,收益1000萬元;金鳳·華大時空組學中心產出近1000張芯片,服務市內外團隊近30個。
金鳳實驗室正以深耕“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診斷”,服務全市打造生命健康科創高地,以催生精準診斷產業,服務全市建設生命科學“新星”產業集群。
高效轉化
航天天目一年六次發射22星刷新全國紀錄
金鳳實驗室只是科學城高新區以科技創新助推產業創新的一個縮影。
“一直以來,我們推動科技創新,核心就是加速產業提質。基礎研發、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不斷取得新突破。”
聶紅焰透露,2023年以來,科學城高新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超20%,市級以上研發機構343個、其中國家級23個。備受矚目的大科學裝置超瞬態實驗裝置科研樓封頂、光源主體工程開工,中子源科學裝置啟動建設且儀器設備陸續進場,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納入全國支撐育種創新五大平臺之一,國家健康戰略資源中心完成事業單位注冊開始運行。

在基礎研發和技術攻關上,科學城高新區成功自主開發了全國首套完整硅光芯片工藝,礎光汽車操作系統通過國際功能安全*高等級認證,發布重慶首個自研大語言模型“兆言”,“微著”模擬軟件入駐國家超算互聯網。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果轉化上,科學城高新區也呈現出極為顯著的創新驅動效應:國內首款內核自主研發的北太天元數值計算通用軟件已實現商用并寫入教材,獲融資1.1億元;在短短一年內,航天天目一年六次發射22星,成功組網“天目一號”星座,刷新全國紀錄;電科芯片多款創新成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載人飛船“上天”保駕護航。
“科技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未來,我們會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堅定前行,取得更多令人矚目的成就,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聶紅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