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14 10:19:22 文章作者:geermo
據多所高校官網消息,水利部開展了第三批重點實驗室增設工作,并發布第三批水利部重點實驗室(籌建)名單,批準籌建9家水利部重點實驗室。近期,河海大學、長安大學等多校官宣獲批立項。
水利部重點實驗室是國家水利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水利行業戰略科技力量,是開展高水平研究、聚集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學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水利中心工作,組織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前瞻性技術研究以及制約水利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研究,為貫徹落實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支撐。
河海大學
河海大學獲批籌建“水利部水循環與水動力系統重點實驗室”,實驗室負責人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唐洪武。
“水利部水循環與水動力系統重點實驗室”將依托河海大學水利工程“雙**”學科,整合優勢資源,組建攻堅團隊,瞄準水利工程國際學科前沿,面向流域水安全綜合保障能力提升等國家重大需求以及“數字孿生”“四預”等水利部“十四五”智慧水利重點建設目標,聚焦水循環與水動力系統新理論和新技術,系統開展“水動力與水循環耦聯理論”“水動力系統數值模擬與數字孿生”“水動力系統的物質輸運和調控”以及“水循環與流域水文模擬”四個方向的基礎理論創新和關鍵技術研發,以期實現水循環與水動力系統的原創性理論突破,切實解決水利工程實踐中的“卡脖子”問題,建設“更基礎、更系統、更技術、更服務”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
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組織申報的“水利部旱區生態水文與水安全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實驗室負責人為長安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張洪波教授。
水利部旱區生態水文與水安全重點實驗室主要依托長安大學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以及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引,以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為使命,緊緊圍繞生態水文主要涉及的水文循環與生態環境互饋機理、地下水與地表水轉化機制、河湖復蘇、水土保持建設的水文效應,以及水安全主要涉及的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水量保障、災害管理等問題,以旱區地下水與地表水協同利用機制與伴生影響為主線,開展“旱區生態水文互饋與智慧監測”、“旱區地下水演化與可持續利用”、“旱區生態水量保障與河湖復蘇”、“旱區水土流失與鏈式災害防治”四個方向的理論技術創新與交叉融合探索,以期為旱區水安全與生態安全保障提供科學、技術與人才支撐。
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
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獲批籌建水利部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以珠科院為依托單位,聯合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中山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共同籌建,旨在聚集內地和港澳優勢水利科研資源實現共建共享、協同創新,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和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科技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產品研發,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戰略和水利中心工作。實驗室下設大灣區水資源優化保障關鍵技術、大灣區城鎮水環境治理與生態復蘇、大灣區極端災害防御與安全、大灣區水利標準融合等4個研究方向。
此外,還有中國水科院申報籌建的“水利部水工程材料重點實驗室”成功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