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9-26 10:31:14 文章作者:geermo
一、5G如何圍繞我們,影響我們
早在2019年,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被5G刷屏了,它是中美貿易戰爭奪的重點,被特朗普屢次提及,國家工信部也在本月24號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加快5G網絡建設部署、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持續加大5G技術研發力度、著力構建5G安全保障體系、加強組織實施。
它離我們越來越近,但又似乎離我們很遙遠。除了通訊速度的提升,5G到底還能給我們帶來什么?4G已經夠快了,為什么就要升級5G?
其實,速度是5G*無聊的應用。5G不僅是一個技術方式,它本質上還是一個信息傳播的活動。“你發現表達就是誕生新的信息,新形態的信息。而它不僅僅是一個個人的表達,也可能是一個機構的表達,也可能是一個族群的表達,但是本質上是信息從A到B會在速率上有一個劇變。”
從工信部發布關于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就可以了解未來5G將如何圍繞我們、影響我們。
1)培育新型消費模式。鼓勵基礎電信企業通過套餐升級優惠、信用購機等舉措,促進5G終端消費,加快用戶向5G遷移。推廣5G+VR/AR、賽事直播、游戲娛樂、虛擬購物等應用,促進新型信息消費。鼓勵基礎電信企業、廣電傳媒企業和內容提供商等加強協作,豐富教育、傳媒、娛樂等領域的4K/8K、VR/AR等新型多媒體內容源。
2)推動“5G+醫療健康”創新發展。開展5G智慧醫療系統建設,搭建5G智慧醫療示范網和醫療平臺,加快5G在疫情預警、院前急救、遠程診療、智能影像輔助診斷等方面的應用推廣。進一步優化和推廣5G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優秀應用,推廣遠程體檢、問診、醫療輔助等服務,促進醫療資源共享。
3)實施“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打造5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創新載體和公共服務能力;加快垂直領域“5G+工業互聯網”的先導應用,內網建設改造覆蓋10個重點行業;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內網建設改造標桿網絡、樣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業應用場景。突破一批面向工業互聯網特定需求的5G關鍵技術,顯著提升“5G+工業互聯網”產業基礎支撐能力,促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
4)促進“5G+車聯網”協同發展。推動將車聯網納入國家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促進LTE-V2X規模部署。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豐富應用場景,探索完善商業模式。結合5G商用部署,引導重點地區提前規劃,加強跨部門協同,推動5G、LTE-V2X納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設的重要通信標準和協議。開展5G-V2X標準研制及研發驗證。
5)構建5G應用生態系統。通過5G應用產業方陣等平臺,匯聚應用需求、研發、集成、資本等各方,暢通5G應用推廣關鍵環節。組織第三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突出應用落地實施,培育5G應用創新企業。推動5G物聯網發展。以創新中心、聯合研發基地、孵化平臺、示范園區等為載體,推動5G在各行業各領域的融合應用創新。
二、5G在醫療上的應用
面對2020年一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考驗,各種高科技手段頻頻亮相助力疫情防控,剛剛商用不久的5G也在這場疫情斗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例如5G+直播支撐“火神山醫院云監工”,例如5G+人工智能緩解醫護人手不足,例如負壓隔離病房智能監測,例如5G+熱成像體溫篩查,筑起**道防線。
諸如此類,還有達摩院CT診斷、疫苗研發、遠程手術、ICU病房VR探視、遠程問診會診、防疫無人機、智能影像識別等,都是5G在醫療上的重要應用。通過這次疫情,讓我們也看到了“5G+醫療健康”的真正可實時性、可落地性。
三、5G時代下實驗室的革新
一)理念革新:
1. 5G時代在工程層面*突出的革新,就是實現了建筑全過程的可視化。通過模擬建筑過程、虛擬現實、效果動畫,顛覆了工程管理全過程。
2. 提升了企業管理實驗室安全的手段。實驗室使用者及供應商,可以檢測整個實驗室的運行情況、達到對整個智能環境的控制,對一些問題進行提前診斷和預警,例如送排風的流量、壓力梯度等。從而提高實驗室設備的使用壽命、運行的安全性。
3. 節能。眾所周知,實驗室能耗很大,尤其是微生物實驗室、理化合成實驗室,在整個投資比例中,占的比重較大。而通過5G智能技術,把水、電、風,各個設備的運行情況管控起來,從根源上找到節能的方案,從前期概念性設計的時候,就對整個過程進行模擬、預算的預控。通過各種智能化的感應,以及元器件的系統分析,把整個建筑變得更加智能。例如燈光在有人狀態和無人狀態下如何做到實時節能,這些都是提高工作實時度的體現,以及成本節約的源頭。
二)技術革新與流程革新:
智能實驗室的技術革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萬物互聯——統一管理——大數據分析——可視化展示。
5G智能實驗室建設,從技術層面上,從這四個方面,不管是LIMS系統,還是整個實驗室信息化環境控制,消防、智能安防,以及我們所關心的數據,都可以傳在一個“云”上,這個云就是我們所說的“達摩院的云”(這和生產的云是有區別的)。所以到此,每一棟實驗樓、每一座獨立實驗室的數據都會統一傳到云上,進行統一管理和分類處理。
另外我們在購買公共云的時候,通常有三大類:華為云、阿里云、騰訊云。鐘南山院士在這次疫情防控階段,就是和騰訊云合作,建立了一個人工智能實驗室,通過“云”的實驗室,對每一天/每一地區的疫情進行匯總和處理,這個團隊的運作,及鐘南山院士的醫療團隊診斷、醫療研發,正是圍繞這4大塊。
三)實驗室建設工具:
實驗室建設工具從*早的CAD,到3d max,到后來的BIM。其中BIM發展到了現在的BIM500,不光是在設計院、國家重點工程(包括橋梁、高位建筑)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我們把實驗室全過程的BIM用數字化進行處理的時候,會得到一個數據共享平臺,在這個平臺里,就可以通過5G技術充分實現多方利益的共享和共贏,更大程度地發揮BIM的價值。
在設計階段,BIM可以通過它的可視化、多工種協作,把項目所建設的各個工藝的專業,在三維立體上展現出來,進行空間碰撞、材料統計,進行各個專業的數據分析等等。
在施工階段,通過三維的立體圖紙,可以進行施工優化,從而簡化工序、提高效率,縮短工序時間。